今日新闻:相关测算显示,2020年至2022年,我国贸易投资顺差合计近2万亿美元,但外汇储备、外汇存款等数据并未同步增长等问题在近期引发诸多讨论。
如何厘清贸易投资顺差的去向?巨额顺差形成的外汇资产都去哪了?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占比提升说明了什么?国际收支某个项目出现逆差一定是坏事吗?一起来看看↓↓↓
Q
如何厘清贸易投资顺差的去向?
A:厘清贸易投资顺差的去向,需要从我国整体对外资金的来源与运用的角度进行观察, 不应简单把贸易投资顺差对应于外汇储备、外汇存款等数据变化。货物贸易和跨境直接投资是 流量数据,而外汇储备、银行外汇存款是 存量数据,并不可比。
中银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管涛表示, 外贸进出口并非一国对外经贸交往的全部。国际收支数据反映了对外经济部门全貌,常见的贸易数据、直接投资数据仅仅是其中的一部分。海关口径的外贸进出口数据和商务部口径的跨境直接投资数据,与国际收支口径的相关数据存在较大差异, 使用不同口径数据进行合并计算时需要格外注意。
管涛进一步解释称,海关口径的进出口差额本身不直接对应跨境资金的进出,海关进出口数据是物流而非资金流概念。贸易投资跨境资金进出也不直接对应外汇储备规模变动,相关项目的涉外收付款,一部分会体现在结售汇差额上。在人民银行基本退出外汇干预情况下,银行结售汇顺差会转变为银行持有的外汇头寸,反映为资本外流。此外,净误差与遗漏负值不等于非法资本外逃。
Q
巨额顺差形成的外汇资产都去哪了?
A:分析认为,2018年以来我国各项顺差形成的外汇,主要转化为境内经营主体各种对外投资, 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藏汇于民”。
跨境贸易投资顺差 超八成转换为我国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境内企业、银行等持有的境外资产增加。从近3年情况看,我国对外资金运用合计接近2万亿美元,基本与对外资金来源规模相对应。
总的来看, 近年来我国对外资金来源都可以找到对应的相关项目,两者基本能够匹配。经常账户顺差、吸收来华各类投资资金主要转化为我国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增加了对外资产,是经营主体合理利用境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的表现,也是我国国际收支自主平衡格局更加稳固的体现。
Q
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占比提升说明了什么?
A:一方面,贸易投资高顺差不再对应官方储备高增长,民间部门对外资产负债匹配度提升, 有助于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另一方面,我国对外资产持有主体多元化稳步推进,官方储备资产占比回落,民间部门对外投资占比提升,优化了我国对外资产结构, 可以逐步改善我国对外投资收益状况。
Q
国际收支某个项目出现逆差一定是坏事吗?
A:近年来,关于中国贸易投资顺差去向的猜疑不时出现,其根源在于长期以来,大家普遍认为国际收支“双顺差”就是好事,国际收支某个项目出现逆差就是坏事。然而,在人民币汇率越来越市场化,人民银行基本退出外汇市场常态干预的情况下, 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与资本项目、基础国际收支与短期资本流动差额就必然呈现一顺一逆的自主平衡格局。
对贸易投资顺差去向的猜疑,还反映了各界对于违法违规资本外逃的担心。管涛对此建议: 一方面,应不断改进国际收支统计方法,降低净误差与遗漏规模及占比,提高统计质量,客观、准确反映对外经济活动; 另一方面,需要坚持疏堵并举,在相关部门加强政策协调和信息共享,形成监管合力的同时,根本之策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良好营商环境,加强产权保护,增强市场参与者的安全感、获得感,同时有序推进金融市场双向开放,提升服务实体经济和防范化解风险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