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资讯
富豪发家史 、富豪发家史电影
2023-04-21 00:29  浏览:27

郴州富豪发家史:30岁白手起家,控有20多家公司,身家13亿

尹夏生,1963年出生在湖南郴州市临武县香花岭一个矿工家庭,小时候,家庭情况很不好,再加上兄弟姐妹也多,家里连饭都吃不饱。

矿工子弟,长大了招工也上香花岭矿上班,即便在这样的艰苦生活下,尹夏生不忘母亲的教诲,多行善事不拘大小。

2004年,国营香花岭锡矿实施政策性破产,尹夏生和矿上1200多名职工一起下岗了。

下岗后,尹夏生非常痛苦,压力也非常大,已是不惑之年的他,上有老下有小,全家指望着他这个顶梁柱,未来怎么办呢?

经过一番痛苦煎熬的生活,他终于下定决心,咱只会挖矿,还得干回老本行。

当时,刚好祁东县有个私营铅锌矿因经营不善即将倒闭,他带着几个懂采矿选矿的技术人员,前往祁东县探访,看能不能盘下这矿,给大家找条出路。

他们一行经过仔细勘查,发现矿山亏损是因为采矿技术和投入不够,尹夏生和大伙儿合计,觉得这个矿值得搞,问题是要投入资金,添置技术设备。

于是,他们回来后,去那些下岗在家的矿工告诉他们这一机会,邀请他们一起干。

就这样,大约有一百多名矿工,把自己的下岗安置费交给尹夏生,尹夏生带着这几百万集资款,去祁东县拿下那座铅锌矿,并成立了郴州夏生矿业有限公司。

从此,尹夏生开启了为生计的创业之路。

入股后,矿工们来祁东县上班,为自己打工,精神状态完全不一样了。为节约时间和成本,尹夏生带着大家没日没夜地苦干。

祁东铅锌矿本来要三个月的改造期,他们硬生生只花了一个月就高质量完成了改造工程。

新的设备和技术到位后,夏生矿业在祁东铅锌矿基础上焕然一新,产能提高了两倍,回收率也增加了27%,实现了当年投资当年扭亏为盈,矿山效益稳步增长。

企业赚了钱之后,大伙儿有得觉得应该按入股比例分掉,也有人觉得应该趁热打铁,加大投资,争取更大收益。

但是,目光长远的尹夏生和大家商量,想要有长久收益,就不应该现在就分钱享受,而是把蛋糕做大,这样今后大家分得利益更多。

说服大家之后,2005年,尹夏生把开矿山赚到的钱,收购了广东阳山温榜山矿,这样,尹夏生他们手里就有了两座矿山。

随着房地产市场在郴州的兴起,尹夏生看准时机,2006年,他又投资成立了郴州市锦泰房地产开发公司,进军当地的房地产市场。

2007年,尹夏生又进入 汽车 零售行业,注册了郴州京湘现代 汽车 有限公司,并在当年实现开业运营。

到2016年,尹夏生带着一帮下岗的兄弟们,从一座濒临倒闭的祁东小矿山,发展成20多家关联企业的大集团,解决了6000多人的就业,资产规模高达30多个亿。

企业发展了,当初和尹夏生一起创业的矿工,也成为公司股东,早已发家致富,尹夏生的财富当然也随之增长,据说,他的财富身家在13亿人民币左右。

真正的成功者,不是赚到多少钱,而是赚了钱之后的作为。 对于尹夏生来说,他挣到钱之后,却懂得感恩,懂得回馈 社会 。

早在2006年开始,尹夏生就联合郴州当地慈善总会,教育基金会,每年掏出50万元现金,资助100名贫困生每人5000元,直至这位贫困大学生完成本科或研究生学业。

后来,他又投资帮助宜章县永安村,汝城县金宝村,临武县门头岭村、东山村等地完善基础设施,发展茶叶、油茶等产业,带动贫困群众脱贫。

2010年,尹夏生通过竞标,拿下临武县境内的三十六湾矿区的控股和经营权,他竟然不顾股东反对,投入1亿元用于环保治理,其他人都不理解尹夏生的做法,但是最终被尹夏生说服。

他说,所有能做大的企业,有一个共同点,就是有 社会 责任感,环保做得好。那么,夏生矿业想要走得更远,就必须承担更多的 社会 责任。

近几年,三十六湾矿区在尹夏生团队治理下,一改过去混乱面貌,每年纳税2亿多元,造福一方。

时至今日,当初那个下岗职工尹夏生,也获得了 社会 的高度评价,荣誉加身,先后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省优秀企业家等多种称号。

有人问他,你取得成功的原因是什么?

他说:首先要感谢这个好时代,其次要自立自强,只有不等不靠,敢于尝试,才能抓住机遇,闯出一番天地,实现自己的价值。

不知道朋友们,对郴州下岗矿工的逆袭人生怎么看呢?欢迎大家在留言区分享。

世界百位富豪发家史——03“糖王”郭鹤年

马来西亚糖业巨子郭鹤年的祖籍在中国福建省福州市。他的父亲郭钦鉴于1909年出洋谋生,来到马来西亚。他先是当店员,后来又自己开了家咖啡馆,并在那里成了家。郭钦鉴的哥哥郭钦暖也在南洋,兄弟俩经过数年努力,共同创办了以经营大米、大豆和糖为主的东升有限公司,家境日臻富裕。

郭鹤年是郭钦鉴的幼子,1924年生于柔佛州新山市家中。郭鹤年上面还有2个哥哥,他们的童年是幸福的,家境优裕,严父慈母,弟兄3个在新山市一家英文学校读书。郭鹤年自幼聪明过人,而且非常好学。从英文学校毕业以后,他考入新加坡莱佛士学院。在求学期间,他刻苦发奋,博览群书,学习成绩在班上总是名列前茅。

1945年太平洋战争爆发,日寇入侵东南亚。马来西亚也被日军占领,并实行军管。郭钦鉴公司的大米生意被迫停止。祸不单行,不久,与郭钦鉴共同管理公司的侄儿郭鹤青又被日本宪兵扣押。公司只好关门,郭鹤年也被迫中途辍学。

二战结束后,郭钦鉴重整河山,再次开张。东升有限公司不仅恢复了生意,而且,由于他们的精心经营,市场不断扩大,发展得很快。然而,好景不长,郭钦鉴本来身体就欠佳,因多年创业操劳过度,终于一病不起,于1948年病故。

在父亲去世前不久,郭鹤年在新加坡独自创办了从事航运业的利克务公司。由于父亲的病故,他只好又回到马来西亚。

郭鹤年的母亲是个识大体也很有眼光的聪慧女性,她不希望由于丈夫的死,郭氏家族的事业便分崩离析。她建议郭鹤年与他的哥哥以及堂兄弟们互相帮助,大家拧成一股绳,联手重新创业。

郭氏兄弟遵照母亲的意见,集中了各自所得的遗产,并约请堂兄弟们来共同商量,各人入股,组建了郭氏兄弟有限公司。郭鹤年当时虽然才25岁,但他精明强干,博学多才,众兄弟一致推举他为公司的董事长。这样,年纪轻轻的他便挑起了重担,继承父辈开创的业务,仍旧经营大米、面粉、豆类和糖。

与此同时,郭鹤年在新加坡创办的利克务公司的业务也正常进行,而且也越做越好,日渐红火。1955年,郭鹤年将该公司改成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他同时兼管。

身居要职的郭鹤年深知自己的担子重,也知道自己的能力有限,要进一步发展事业,还必须拓宽眼界。为此,他专程去英国做市场调查,并学习商务知识。

在伦敦,他留心商业交易的工作方法,对英国人优秀的经营管理方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通过认真的学习和调查研究,他发现了糖业的潜在魅力。于是,他把精力集中起来,专门全面地对糖业的经营做了深入的调查,对糖业的贸易状况也有了明确的认识。当时马来西亚人食用糖大部分是从国外进口,本国制糖业极为落后。郭鹤年决心抓住这个机会大刀阔斧地干一番。

欧洲之行不仅大大地丰富了郭鹤年的商业知识,更重要的是给了他一个清醒的提示。1955年回国后,除了经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和郭氏(新加坡)私人有限公司外,他又在新山市创办了明因私人有限公司,经营各种商品和进出口贸易。从50年代后半期开始,郭鹤年着手致力于糖业经营。

他首先在靠近槟榔屿的北海创办了***家制糖公司,开办了糖厂。糖厂的原料主要是从泰国购进粗糖,再进行加工精炼。产品不仅运销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同时也通过香港的万通有限公司销往中国。

除了加工糖,他还从古巴购进蔗糖,直接转卖给印尼等东南亚国家。生产和经营的规模越来越大,他自然从中取得了巨额利润。到1962年,人们就开始称他为马来西亚的"糖王"了。

1968年,郭鹤年又筹建了玻璃市种植机构,进一步扩大马来西亚制糖业。他的运气不错,很顺利地向联邦土地发展局租借到1.45万英亩土地,他把这些土地开垦成甘蔗种植园。在种植园附近是他与联邦土地局联合建立的玻璃市综合糖厂有限公司。这家公司就近炼制种植园生产的甘蔗。

最初几年,种植园收成并不好,但是几年以后,情况就不同了,产量迅速提高,糖厂的产量也跟着提高。从1973年起,马来西亚基本实现了砂糖自给。

1976年,郭鹤年收购了马来西亚糖厂93.3%的股份,他的股资总额达7400万马元,从而接收了这家糖厂。这段时间,他一向重视的糖业贸易也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据报刊报道,当时,郭氏企业集团已经在国际市场每年上市的1600万吨糖中,控制了150万吨。占国际糖业市场的10%左右。在马来西亚糖业市场,则占了80%。

从60年代开始,郭鹤年就冲出了单一的经营范围,开始创办了航运业。70年代初,他发展了房地产业。时至今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已经成为除经营糖和大米,还经营工业、种植业、航运业、矿产业、房地产业、国际贸易、酒店、保险、证券、建筑等多元化的企业集团。仅在吉隆坡就有郭氏公司的23家公司总部。郭鹤年可谓"富甲一方"了。

粮食业是郭氏家族发达的基础事业。自1962年创办联邦面粉厂以来,郭鹤年后来又在巴生投建了面粉厂,并先后在巴生和新山合营4家面粉厂,独资创办了巴生古当食油有限公司。1985年扩大经营后的联邦面粉厂有限公司资本增至8500万马元。

60年代末, 旅游 业开始兴隆,郭鹤年便着眼于豪华酒店的建造,先后在新加坡、马来西亚首都吉隆坡、泰国曼谷、斐济和香港等地投资建造了香格里拉酒店。其中以投资额达1.63亿港元的九龙海滨香格里拉酒店最为出名,它拥有世界一流的超豪华设备,有742间客房。香格里拉酒店集团形成了亚太地区***的酒店集团之一。

日益雄厚的资本为郭鹤年经营房地产业提供了可靠的基础。1972年,成立了专门经营房地产业的彩虹有限公司,他在新山市购买了大片土地,建筑了彩虹花园等住宅区。其中柏龄花园拥有1.1万间房舍,占地面积达到903英亩。到1984年,这家公司积极着手继续扩大房地产经营的后备工作,再一次大量征用土地,购买了新山市郊的1025英亩地皮。

事业的蓬勃发展,并没有使郭鹤年陶醉,他又将眼光瞄准了矿产开发。不久之后,他的玻璃市种植机构便买下了拉曼锡矿41.37%的股权,将这处矿产纳入郭氏兄弟有限公司。

随着郭鹤年在国内外贸易和工业中所占地位日渐显要,他的企业已不再只限于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等地了。70年代到80年代以来,他积极向外发展,香港已成为他企业经营的另一个中心。《南洋商报》曾评论郭鹤年是一位"名重国际、富甲一方"的企业家。他名下的玻璃市种植机构、拉曼锡矿、联邦面粉厂、彩虹有限公司、新加坡香格里拉大酒店等6家公司的股票已在新加坡及马来西亚的股票交易所公开挂牌交易。总资产约14亿马币。1984年净利润约1亿币元左右。

1985年,亚洲管理学院及马来西亚银行公会主持的"十大企业家"评选活动机构,将代表企业界***荣誉的"金字塔奖"颁与郭鹤年。在马来西亚,这个奖意味着非凡与惊人,他在公众的心目中的确是一位取得了杰出成就的国际性企业家。

一位成功的企业家,如果不能良好地服务于 社会 ,那么他充其量不过是一个会挣钱的商人。郭鹤年不是那样的人,他的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是这个国家民众所公认的。

郭鹤年是一个不慕虚名的人,他讲话言简意赅,做事向来踏踏实实,不像某些企业家那样喜欢炫耀,爱当明星。他务实,不喜欢参与政治。虽然他与马、新两国许多要人有着深厚的私人交情,但他除了曾担任马来西亚驻美国大使和马来西亚 旅游 局主席等职外,极少出入政界。

1985年,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向新加坡20家银行借款2000万美元,按照契约规定应在1987年1月偿还。但由于公司领导经营不善,到期竟无法偿还。这就意味着马华控股有限公司将面临着被有关方面接管的厄运。这个公司是马华公会于1975年组建的,主要经营种植业、金融业、制造业、保险业、船运以及贸易等。马华合作社握有马华控股公司的22000多万股股票,占缴足资本的30%。如果马华控股有限公司被接管,马华合作社便有灭顶之灾。同时,这也直接影响到马华公会的前途。

生死存亡之际,马华公会领导经多次协商,最后决定进行全面改组,原有的10名董事统统辞职。马华公会总主席林良实亲自出马,邀请"糖王"郭鹤年,"橡胶大王"李华生,著名律师曾华英以及玻璃市种植机构董事胡本金,由他们4个组成新董事部,郭鹤年任董事部主席,主持和领导新的马华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会。

郭鹤年等人这种不计私利,力挽狂澜的举动博得了 社会 各界的广泛好评与支持。《南洋商报》发表专论,对他们的义举给予赞扬。郭鹤年一直与马华公会的领袖们保持着良好的关系。1985年,马华公会总主席、马来西亚国会议员陈群川因不慎卷入与新加坡有关的经济案,被新加坡法院以唆使他人失信等15条罪状扣押候审。郭鹤年在了解真情后,独自负担巨额保释金,将陈群川保释出狱。这一举动又一次震动了当地 社会 ,引起了广泛注目。

郭鹤年在马来西亚,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经济上都是举国瞩目的人物,他参与的这两件事都与马华公会有关。这使得他在该国广大的华人 社会 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1985年11月,郭鹤年以私人企业家贸易代表团成员身份,随马哈迪尔首相访问了中国。不久之后,他在北京投资合作兴建耗资3亿美元的中国国际贸易中心。他永远忘不了自己是华人,随着中国大陆改革的进一步深入,郭鹤年有可能把这里作为他投资的主要目标。

美国富豪发家史是怎么样的?

近日,根据《福布斯》杂志,“2016年,萨克勒家族继续通过旗下各种生意赚得数亿美元,按照《福布斯》的计算,比上一年增加大约7亿美元,其收入来源包括普渡制药(Purdue Pharma)大约30亿美元的营收以及家族旗下海外企业至少15亿美元销售等。”

《福布斯》对萨克勒家族通过医药行业发迹的历史进行了总结:

家族财富从1952年开始积累,当时萨克勒家族的3位医生——亚瑟·(1987年去世)、莫蒂默(2010 年去世)和雷蒙德收购了普渡制药的前身,当时这还是纽约市一家经济困难的小型制药厂。但在之后的30年里,这家公司主要销售泻药和耳垢铲除剂等出产品,最后才在20世纪80年代进军止痛药领域。普渡制药的奥施康定以非专利止痛药羟考酮(这种药品发明于一战时期的德国)为基础,在其中加入了缓释机制,通过在半天时间内缓慢释放药效来试图抑制上瘾。

美国食物及药品管理局(FDA)在1995年批准这款药品,上市后其销量快速增长。到2003年,奥施康定的销售达到16亿美元,原因是在这款药物的推动下,全美阿片处方销售量大幅增加。阿片处方药销售在2012年达到顶峰,医生共开出超过2.82亿粒阿片类止痛药,包括奥施康定、维柯丁、Percocet等,平均算下来足够每个美国人用一瓶。

由于政府对药物成瘾方面的监管越来越严格,现在阿片类处方药量不断减少,根据医疗信息公司IMS Health的数据,自2012年来减少了12%。同期奥施康定的销量也减少17%。

根据《福布斯》的介绍,萨克勒家族到20世纪80年代才通过家族制药公司普渡制药开发出奥施康定。到了1995年,FDA批准这款药物,其销售因而大幅增加。该公司的销售在2003年达到***峰的16亿美元,因为全美范围内阿片类药物销售大幅增加。1996年到2012年是萨克勒家族发展的黄金时期,旗下制药业务大幅扩张。

根据《纽约客》报道,奥施康定自1995年来“产生大约35亿美元营收”。奥施康定唯一有效成分是羟考酮,其与海洛因具有相似的成分,因而非常容易上瘾。《纽约客》进一步之处,普渡制药利用营销技术来误导美国大众,使公众忽略这款药的成瘾特性。

普渡制药在推出奥施康定的时候开展了一场营销活动,目的是改变公众的态度并改变医生开药的习惯。该公司资助研究并向医生付费,以表明有关阿片类药物上瘾的担忧言过于实,并且奥施康定可以安全的治愈范围庞大的各种疾病。

销售代表将奥施康定标榜为一种“不可或缺”的产品。数百万病人发现该药物有效缓解各种难以忍受的痛苦。但是很多人变得对其越来越依赖,在服药间隔期间,他们会感受到解除毒瘾般痛苦。而且更为奇怪的是,在奥施康定获得批准后,全美涉及阿片类处方药的死亡人数不断提高。

关于富豪发家史和富豪发家史电影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发表评论
0评